昆山中玉会计师事务所(普通合伙)
总机:0512-57256556转8001
业务咨询:13912672795(陈先生)、15962611811(崔先生)
技术咨询:0512-57256556转8003
传真:0512-57256336
网址:www.kszycpa.cn
地址:昆山市春旭路168号 帝宝金融大厦601~603
备案号:苏ICP备18042022号
天津港"8·12"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,暴露出了中国危化品的管理之乱。
监管乱象背后,是中国危化品产业的狂飙突进。危化品行业虽有高风险,却伴有高利润,中国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及出口纯利至少可达40%以上。在利益驱动下,各地竞相上马危化品产业项目。
统计数据显示,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危化品生产和应用国,目前已建成国家级、省级大型化工园区200多个,各类危化品企业30多万家,每年危化品总产量超过18亿吨。其中,仅氰化钠一项,年产量就达30万吨,约有25万吨在国内即被消化掉,而相当一部分被作为"洗金液"用来提取黄金。
危化品产量迅猛提高的同时,却是相关仓储、物流建设的严重滞后。在高达5000余种的常用化工原料中,有95%以上需异地运输,却仅有1万余家物流企业可以承担。复杂的资质申请以及多头监管问题,使一般物流企业轻易不敢进入这一垂直物流细分领域。由此导致违规储存、非法经营现象猖獗,安全隐患大量存在。
根据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"十二五"规划》,到2015年,我国城镇内存在的高安全风险的危化品生产、储存企业要实现搬迁、转产或关闭。对于监管部门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
我国已建成国家级、省级大型化工园区200多个,各类危险化学品生产、储存、运输、使用、废弃处置企业30多万家。全国每年的危化品总产量超过18亿吨。2013年14.25万亿元的化工体系内产品总产值中,危化品占比高达80%。
中国目前有多少家危化品企业?网易财经从国家安监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了解到,目前登记入库的危化品"生产、使用、储存企业"2.5万余家,危化品"安全、卫生、应急处置信息"8万余条。
但国家安监总局自己也不得不承认,上述数据并不全面。在2014年全国危化品登记工作座谈会上,国家安监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登记处处长翟良云曾表示,"部分新建企业没有及时进行登记,部分关停并转企业没有及时核销信息;企业登记时填写的化学品名称不一致";此外,在危化品进口企业的监管上,安监部门对其"底数不清、情况不明",从而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配套法规。
以网络卖家"湖南宇通化学试剂"为例,其号称"湖南省较具规模的化工高新技术企业",氰化钠售价50元/千克,不仅"要多少,有多少",而且可直接通过物流公司发货或自提。其公布的生产企业"长沙宇通化工贸易有限公司"虽自称经《国际氰化物管理规范》认证,但据网易财经了解,却并无工商登记信息。
再从环保部门来说,虽然2012年10月环保部便发布了《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(试行)》,以期记录危化品"品种、生产使用量、销售去向、供货来源"等信息,但据界面新闻报道,至今环保部仍尚未收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上报的相关信息。
上述情况表明,危化品产业从源头上就不够明晰,这导致有关部门在监管时缺乏针对性。一位不愿具名的危化行业相关协会专家对网易财经表示,不管是安监部门还是环保部门,对此均有些"力不从心"。"只有在事故'特别重大'时,才能真正倒逼相关部门的监管改革。"该专家直言。
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,中国危化品企业中,民营企业占比高达86%。2006年-2010年,民营危化企业的事故数和死亡人数,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总数的86%和83%。
危化品相关统计信息的不健全,以及民营企业在危化品企业中的突出占比,亦从侧面反映出国内危化品产业的迅猛发展。
今年7月,国家安监总局曾发布通知,自8月11日起至9月底,对包括天津、山东在内的16省(区、市)重点地区的各类危化品企业及经营市场进行督察。结合此通知,网易财经梳理发现,危化品产业虽属高风险,却有高利润,因而各地的竞争异常激烈,相关项目竞相上马。
除天津迅速发展为北方危化品基地外,官方宣传中,成都和重庆均致力于建成西部最大的危化品物流集散中心;广东惠州正打造华南地区船载危险货物最大集散地;浙江宁波号称华东地区重化工基地和液体化学品集散地;湖北荆门则欲"弥补中部无大型危化品基地的空白",成为"中部最大的石油化工物流产品基地和危化品市场"。
不仅如此,为打响危化产业牌,"名号"之争亦费劲心思。如武汉阳逻港为"长江水域武汉段最大的水上危险货物集散地",山东日照岚山港正投资兴建"江北最大的危险化学品集散基地"等。
2014年11月,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的阮桢曾在《中国化工报》的相关报道中透露,我国已建成国家级、省级大型化工园区200多个,各类危险化学品生产、储存、运输、使用、废弃处置企业30多万家。
另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统计,中国每年的危化品总产量超过18亿吨。2013年14.25万亿元的化工体系内产品总产值中,危化品占比高达80%。该协会近期表示,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危化品生产和应用国。
青岛某长期从事海运代理的物流企业人士对网易财经表示,虽然危化品物流利润丰厚,但环评、安监、消防都需要搞定,没有过硬关系,就算企业本身实力尚可也很难进入。
伴随着危化品生产企业的狂飙突进,相关仓储、物流建设滞后的问题暴露出来。
根据中国仓储协会危险品仓储分会的统计,国内危化品仓储缺口达25%以上,部分区域超过30%。现有危化品仓储业,超过70%集中于长三角、珠三角、环渤海湾地区,中西部地区则不足30%。
不仅是仓储业,物流企业亦严重稀缺。根据前述《中国化工报》的报道,在高达5000余种的常用化工原料中,95%以上需异地运输。另据公开资料,2011年中国危化品物流企业仅有1万余家。较之前述30余万家各类危化品企业,危化品生产与物流的失衡显而易见。
中国仓储协会危险品仓储分会秘书长柴保身曾在2014年的中国危化品物流年会上强调,危化品仓库短缺长期得不到缓解,不但影响危化品的生产、经营和使用,也困扰着危化品仓储物流业的发展。
中国仓储协会危险品仓储分会2014年对31家规模以上危化品仓储物流企业作出的统计数据显示,企业平均资产总额达到3.98亿元,主营业收入为1.24亿元,平均利润达2939.40万元。
但危化品的仓储、物流这两块"蛋糕",并不是谁都能享用的。网易财经从福步外贸论坛等物流联合平台了解到,天津港"8·12"爆炸事故发生后,天津的氰化钠等危化品出口业务被迫转至临近的青岛,但当地的物流企业鲜有接单者。
8月17日,在福步外贸论坛的一则"急求青岛危化品货代"的合作信息下面,网易财经发现,明确表示可承接危化品货代业务的青岛正规公司,仅展华威物流及北航运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两家。
青岛某长期从事海运代理的物流企业人士对网易财经表示,虽然危化品物流利润丰厚,但环评、安监、消防都需要搞定,没有过硬关系,就算企业本身实力尚可也很难进入。
新华社记者对天津瑞海公司的调查显示,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于学伟曾担任中化集团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,而公司的第二大股东董社轩之父,为天津港公安局原局长。二人分别通过关系,使瑞海公司轻松通过消防鉴定及环评审批。
前民生物流有限公司总经济师、物流行业专家蒋啸冰对网易财经分析道,由于危化品物流须分别向安监、公安、质监、环保等多个行政部门申请资质许可,且各部门的多头监管、各自为政等现象长期存在,因此尽管危化品的运输、仓储严重短缺,但一般物流企业仍不敢轻易进入此垂直物流细分领域。
危化品的仓储、物流缺口,让非法企业和个人有了可乘之机。柴保身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,称因供需失衡,导致危化品物流中的"黑仓库"、"黑车"等持续泛滥、屡禁不止,"非法经营、违规储存的现象比较严重"。
在今年8月初发布的《危化品物流行业政策调研报告》里,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亦证实,中国危化品物流运作"不符合规范的现象大量存在",且"无证经营危化品物流和无证上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",成为造成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。
以北京为例,据新华网2014年报道,经北京市安监局及中国仓储协会危险品仓储分会证实,北京已无获得安全资质专业危险化学品仓库。
而网易财经近日在相关物流平台咨询发现,北京仍存在很多危化品仓库出租业务,除了以私人民房改建危化品仓库之外,更有自称拥有资质的危化品仓库商,其中一家名为"北京危险品仓库出租公司"。
危化品运输和仓储不可控,意味着在这两个环节埋下了"定时炸弹"。《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》曾于2014年刊载了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数据:2011至2013年,中国危化品事故达569起,死亡638人,受伤2283人。而事故发生的最主要环节,就是生产和运输。
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秘书长唐爱军告诉网易财经,使用氰化钠对电子垃圾进行提金,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产业。虽然目前正规企业已不再使用氰化钠提金技术,但在地下领域,这一方式仍普遍存在。
经过了仓储、物流环节的危化品,大量涌入市场,或内销,或出口。
中国每年使用的危化品数量,目前没有确切统计数据。在氰化钠方面,安徽曙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长斌曾2012年6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到,早于2011年,中国氰化钠产量就约达35万吨。网易财经此后从要求匿名的危化品企业处了解到,中国年均氰化钠产量约在30吨左右。
而在氰化钠的出口方面,根据海关信息网的数据,中国2014年氰化钠出口总量超5万吨。陈长斌对网易财经表示,美国、韩国、日本、德国以及澳大利亚的氰化钠出口量都比中国要大。
通过上述氰化钠的产量和出口量,可计算出中国每年使用的氰化钠数量至少在25万吨。
关于氰化钠的利润,《时代周报》报道称,据业内人士估算,目前中国剧毒化学品的生产、出口纯利至少可达40%以上。
受天津港"8·12"爆炸案影响,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(下称"河北诚信")及安徽曙光化工集团(下称"安徽曙光")均证实,其氰化钠等相关产品业务已急速下滑。根据两家公司的官网介绍,河北诚信和安徽曙光分别是"中国最大的氰化钠生产企业"及"亚洲最大的氰化物生产基地"。
然而一起爆炸案,似乎并不能阻止氰化钠在工业领域的被广泛使用,甚至是被滥用。
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, 氰化钠被广泛应用于基本化学合成、电镀、冶金和有机合成医药、农药及金属处理等方面。而氰化钠最"诱人"的、可以"提金"的特性,则使其在危化品交易中"优势"强大。
曾供职于安徽曙光的一名销售人员向网易财经透露,该公司的氰化钠产品,除通过正规渠道集中出口至非洲、美洲等金矿国外,还有一部分由企业内部人员高价倒卖给公司或个人。而这早已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。前述"湖南宇通化学试剂"向网易财经提供的库存及销售截图显示,其氰化钠产品就为安徽曙光生产。
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秘书长唐爱军告诉网易财经,使用氰化钠对电子垃圾进行提金,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产业。据其透露,虽然目前正规企业已不再使用氰化钠提金技术,但在地下领域,这一方式仍普遍存在。
网易财经曾对中国电子垃圾提金最大集中地广东贵屿进行过调查,发现当地提金产业繁荣,甚至可以影响黄金价格走势。而当地提金方法虽然多种多样,但均须借助化学产品,如以氰化钠作为"洗金液",以汞作为"分离剂"等。
此外,北京平谷使用氰化物私人淘金,山西省忻州无序开采金矿并以氰化钠提金等乱象,近年来多已被曝光。
而氰化钠提金术使用的原料用量巨大。据《中国黄金报》报道,内蒙古一家大型黄金生产企业,2014年需每月消耗2000多吨氰化钠,方能完成当年5.1吨的黄金产量。
不同于国外严苛监管导致的成本负担,粗放使用氰化钠等危化品,使得中国的相关产业收益颇为丰厚。据《第一财经日报》报道,使用氰化钠提金这一"国际通用做法"的中国紫金矿业,黄金生产综合成本为每克72.93元;而加拿大BarrickGold、美国NewmontMining和南非GoldFields,生产成本分别为90.2元、76.38元和110.05元。
正规企业如此,地下产业更甚。由此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等诸多隐患。对此,河北诚信相关负责人对网易财经的话显得意味深长:"可惜,谁都想'穿金戴银'……"